Loading
0

独特价值与模式:维基凭何非要依靠广告生存?

技术小学生微信公众号
腾讯云服务器大促销。
华为服务器

日前,全球知名的维基百科迎来了其15岁生日,由于维基百科一直坚决反对在其页面上植入广告、赞助商页面或网站链接,而是坚持独有的捐赠模式,业内对此认为,未来维基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捐赠模式恐怕难以为继,需要引入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广告等,事实真的如此吗?

2001年,吉米•威尔斯创办这一网站,初衷是让用户分享、学习知识。维基百科一直是简朴、廉价、基于文本的网站,其网站设计几乎一直未作改动。现如今,维基百科诞生15年后,每月平均有5亿人次访问网站,8万名志愿者定期编辑页面;每天增加7000篇新文章;每小时出现1.5万次编辑。

可以说,维基百科集中了全球用户的集体智慧,是全球被链接次数最多的网站。教师、学者、记者和学生以它作为参考,研究人员还利用它的访问数据,预测票房、股市、流行病的前景。

虽然一部分人在维基百科上编纂文章的动机不纯,比如政客和公务员倾向于修改真相,不过总体而言,多数用户是出于分享知识的无私动机。比如,一名前IBM员工对“com prised of”一词已经更正了4 .7万次,因为它语法不正确。

尽管维基彰显出了知识的价值,自2012年以来,对于维基百科的唱衰之声仍不绝于耳。诸如编辑队伍萎缩;在移动端毫无建树:只有1%的内容通过移动端编辑;激励机制失去吸引力: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等移动应用正在分流人们访问维基的时间。更为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站、搜索引擎在抓取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引用维基百科的知识资源,经由网站、搜索引擎、学者、研究者,维基的知识传播得更远,更广,由此一来,维基百科条目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维基的运营范式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该对知识、数据负责,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维基上的内容没有漏洞。

由上述不难发现,维基遭遇的所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并非与直接与收入有关,而是其价值。即上述的因素是否在未来让维基失去其之前应有的价值。尽管唱衰声不断,但从维基的发展看,其条目和规模依旧在增长。

如果非要提及收入,在日前庆祝15岁“生日”的维基百科已经获得另一现金来源,资金来自特别为它成立的“维基媒体捐赠基金”,目前由旧金山的非营利机构“维基媒体基金”监督。据报道,该捐赠基金初期将捐出100万美元以下,资金由2014年逝世的软件工程师帕卡名下的遗产提拨,目标是到2026年累积1亿美元。而到截至去年6月30日的上一个会计年度为止,该基金的收入约7600万美元,开支5300万美元,足以支应当前会计年度的开销。这似乎再次证明了维基即便是依然依靠之前捐助的模式仍然可以生存和发展。

实际上,能够设法存活15年不仅意味着维基百科及其创始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值得赞赏,更说明了这个网站存在的价值,试想下,有多少网站能够保证存活15年,更不用说维基百科每月的浏览量高达近200亿次。就像威尔斯公开信中的一句话,“商业本无过。广告亦非恶。但它们不属于这里。不属于维基百科”

不可否认,开放、人人平等、去中心化等这些被写进《维基经济学》、《众包》,被视为维基百科“成功密码”的理念被某些业内人士认为开始黯淡失色。例如维基百科为了保证条目的“客观中立”不得不被迫让步、牺牲,“维基百科式”的众包已经逐渐成为被颠覆的对象。对此,Venkat Ramaswamy在其《The Co-Creation Paradigm》一书中认为,众包应该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而非简单的商业模式问题。大众的智慧是很容易贡献且呈现出来的,但是如何利用这样的智慧产生经济效益则就是完全属于管理领域的范畴。因为这里面有协作、决策、引导、激励等一系列环节,企业与消费者开创的是一个“共创”的新模式,而非简单的众包。

不过,我们认为,如果未来按照其创始人不追求盈利的初衷,这些所谓模式并无关痛痒,关键是保持价值的中立,而且我们相信,总有相当的志愿者和捐赠者会为此努力,维护和发展这个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个个以不同的商业模式逐利为本,惟有维基这种“没有商业模式,确是最好的模式”且具备不可替代价值的网站。

技术小学生微信公众号
华为服务器
腾讯云服务器大促销。

声明:站长码字很辛苦啊,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s://blog.tag.gg/showinfo-36-16789-0.html
亲爱的:若该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可否收藏+评论+分享呢?
上一篇:Facebook体验设计上的小巧思
下一篇:2015年开源前端框架盘点TO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