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入超级大号序列不用讨论吧?那是无数目光、优质用户和客户、超高收入的真正云集之地!我们只要关心一个问题即足够,怎么进?进入2017年,如果还想在短时间内做成超级大号,我们观察到的这些规律或许能给你一些参考。
第一条是你站立的位置。或者说,你是希望用什么身份来提供什么内容?第一个答案是专家。年底梳理新进入超级大号序列中的自媒体,普遍发现他们都是以准专家的身份进入,比如“贾客虫”,创始人自己就拥有一家庞大的洛可可,设计师资源丰厚到爆,对于设计的理解也一直在行业顶端。他来做一个直播账号简直是手拿把攥。前不久我在势能组织的一次会上,也深入分享过这个规律:站在平台上观察,在自媒体领域中,第一批超级大号都基本是段子手、冷笑话为代表的廉价娱乐账号,运营人员绝大部分是草根出身;随后名人明星开始大范围入驻,这固然有平台拓展的缘故,且名人明星在任何时候都一直会吸引大部分人的目光,因此这并不稀奇;但名人明星还是会让位给第三波浪潮,也就是媒体精英系。从2014年开始,微信公共账号的头部大号几乎被媒体精英系统治至今,大家熟悉的一条、咪蒙、二更、商务范等等,莫不是媒体出身。
到了2016年底、2017年初时,最得意的人群开始让位给到专家,比如“贾客虫”为代表的一批。
这些年来,进入超级大号的最佳途径,分别是:草根——名人明星——媒体精英——专家。背后的规律是:
用户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好的内容、服务和体验。这个规律也同样发生在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短视频、直播等不同平台中。草根和名人明星在长期、持续提供优质内容上,承压比较大(其实草根产生内容容易陷入瓶颈,名人明星则习惯了碎碎念就被大家追捧的感觉),因此专以生产内容的媒体精英系才会脱颖而出。不过,当大家习惯了这些内容之后,又开始提出更高要求
:能否既专业又轻松的讲述出来?轻松没问题,专业则很要命。这就逼迫要么围绕专家为主,要么媒体人上升到专家的角度上去,这个例子中,曾在微播易大v沙龙上分享的自媒体“市值风云”、“我的健身女王”就是很好的例子,是媒体人下功夫去研究,做专家的比较好的例证。也继而带来第二个答案:
第二个答案是:专家要么有产出优质内容和服务的能力,要么和媒体人结合。原因正是因为要“深入浅出”的专业的内容用轻松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达能力是个高门槛的能力,能做专家的其实多半写和拍不行,深入可以,浅出就不行。这无法进入头部的超级大号序列中去。但如今,这个问题还有第三个答案:
答案三:一群牛人云集到一起,来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比如,2016年崛起的两大超级大号,今日排行榜、功夫财经,就是这样干的。刚翻了一下文章,发现阑夕也这样干了,他云集了10个能写会写也懂的人组到一起。
第二条,要配备社群运营、粉丝运营的人手同样的规律还在继续发生作用,还记得那条规律吗:用户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好的内容、服务和体验。那怎么办?因此,从社群入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月前进行了一次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将自媒体收入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结果看到一个简单且乐观的结果,那就是,粉丝帮助自媒体挣的钱越来越高了。粉丝帮自媒体挣的钱,这个想法首先起自微博时代。大概100名粉丝可以带来1元收入,到了微信公众账号时代,每名粉丝每年平均可以带来收入36.5元。如果自媒体尝试电商,那么每名粉丝会平均每年再度贡献80元以上收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还一直处在快速上升的态势中)。到了直播时代,仅仅打赏就足够支撑自媒体团队的收入。微播易每周监测的直播网红收入榜单中,甚至看到了每周收入80万以上的自媒体账号。大平均的计算显然没有这么高,优秀账号和平台的人均打赏可能超过700元,普通账号或部分领域账号的打赏则可能跌到人均几元,可见悬殊之大。比如,以女性直播账号为例,女性粉丝们愿意购买推荐的商品,信任推荐的品牌,就是不太喜欢打赏。不管怎么样,我们初步统计分析直播账号的人均打赏金额时,大致得出的是人均每年打赏30元左右。
36.5+80+30=146.5元,背后分别代表着广告收入、电商收入、内容/打赏收入。每个收入都可以放大到足够诱人。但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只意味着一点,
那就是粉丝变得越来越“贵”,帮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值得越来越认真地去服务。年底筹备微播易得年会时,我也电话了许多投资人和自媒体人。其中一个自媒体正在融资,仅会员会收入就达到2亿多人民币,而这个收入过去所没有的,因为此,也成为了无数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预计很快会有好消息传出。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加强粉丝运营/社群运营就成了基础和必须。其实,做好粉丝运营/社群运营,还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甚至带来海量的扩散,这个在许多案例中已经得到证明。前几天我和一位直播平台高管在讨论直播网红的发展时,两人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类似这个观点:即她在她的平台上(就是国内最大的那家直播平台)看直播网红账号的发展,配备粉丝运营/社群运营的网红,取得的结果都更加优秀。因此,
她也不断向每一个去见她的网红说,要粉丝运营/社群运营。第三条,找好自己擅长的垂直领域,是垂直哦仍然是那个规律在发生作用:用户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好的内容、服务和体验。我们还要结合时间要素,这时轻娱乐、泛娱乐的领域大半都被消灭光了,再去挤这些领域除非是超级有资源或者超级理解深厚的人,否则多半称为过客。这时,选一个垂直的,自己擅长的领域,且在新的媒介形态下,反而容易出彩。其实这个答案是行业规律使然,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的。年底和一直播、美拍等都分别沟通了很多次,乃至新浪微博在年底大会上同样提倡,其实大家目光也都放到了垂直领域,希望孵化出更多优质的自媒体账号(他们的形式自然是直播和视频)。垂直账号结合轻松、娱乐的体验,也同样容易出彩。从今年9月开始至今,在微播易平台上释放的广告订单也显示,大量企业越来越追求和垂直类的账号进行深度合作,都在指向这个趋势。行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必然切入垂直、纵深领域。不过,垂直的定义今天有些调整。垂直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本身。前几天晚上,正好和著名的马昌博微信上沟通想起来的。上次和他在一次会上碰撞,他提到视知传媒在做的事情就是一件:“做好翻译这件事情”。即将专业的、热门的事件,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将专业的东东“翻译”成大白话。这其实是现在理解“垂直”的一个入口。
所谓垂直,更多指用户的某一种需求、某一种状态、某一种场景。最近几天要相约“黄小厨”聊天,佩服这个账号几乎是垂直领域+专业团队+明星效应的一个上佳结合,也是同样的体现。最后,专家型(优质专业的内容和服务)+轻松表达+社群运营+垂直领域,可以说是快速进入头部超级大号序列的最佳组合。掠过表象,我们则看到那条推动这一切发生的规律在强劲地跳动着:
你能不能让粉丝用简单的方式获取更加愉悦的体验和服务(或内容)?作者:徐志斌来源:微播易(weiboyiweiboyi)
亲爱的:若该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可否收藏+评论+分享呢?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