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股价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坊间多有炒作BAT似乎已经大名不符,B不应该再和A与T并列。
百度的“沉沦”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是不准备在这个文章中跟大家多讲。这个话题引起我兴趣的,是这件事情折射出互联网营销作为一个整体不断进化的更为宏大的趋势。也许,它比百度的变化更值得我们关心和讨论。
一、用户开始支配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历史,是人类历史浓缩的倒影。如同人类历史经历了高度集权(权利的垄断)到个体权力释放和自由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也在短短几十年中从极端中心化转变为去中心化的个体“自由时代”。
三个显著的趋势不可忽视:
其一,互联网从少数人俱乐部变为人人可获得的公共物品。这一点大家都看得到。从营销的角度上,这又意味着两个现实:互联网营销必然将取代现实营销而成为最主要的营销方式,以及,移动端营销必然取代桌面端营销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人人可用的公共物品,固然是技术发展和摩尔定律的作用,但智能手机的普及才是普通人看得见的根本原因。智能手机的便利性为人人使用互联网创造了最具价值的条件,互联网营销则必然需要面对这一现实。
忽略这一现实的受到了“惩罚”。例如,普遍认为百度的掉队原因之一是移动端战略的失策。今天,移动端重要的用户产品,百度拿得出手的只剩“手百”和“地图”,而手机百度的份额直接受到“今日头条”、“微信”的挑战,“百度地图”的份额也因为“高德地图”的日益强大而不断损失,这直接让百度陷入移动端尴尬恐慌的境地。
其二,互联网供给方的全民化与碎片化。一般而言,当我们谈到互联网的供给,是指内容的供给和服务的供给。与营销最相关的,是内容的供给。内容供给的趋势,很明显地,已经从集中化转变为分散化。
人人皆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人可以开办电台电视台——直播;人人可以开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人人可以贩卖商品——淘宝京东……。这也意味着,人人均可以是营销的载体,营销也必然从过去的定点攻克大型内容提供方,转向与更为广泛的草根和普罗大众建立营销沟通。
其三,互联网需求的多元化。由于内容的供给不再中心化,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一下子被释放出来,呈现极为多元化的态势。这一变化亦如现实世界进化的映射——人们的需求最初受限于有限生产力和为数不多的中央供应方,然而随市场的发展,劳动和生产出现了专业化分工,人们浩如烟海又极端个性化的需求才能被一一满足。而需求的多元化又反过来刺激了内容供给的进一步碎片化,成为无可逆转的走势。
从这三个角度看,集中化内容供给领域可能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被最先淘汰掉的“旧世界”。说淘汰,并非说它们会消亡,但不再有旺盛向前的生命力。例如,曾经显赫且代表中国互联网贵族势力的门户新闻站,被新的多元化新闻平台(诸如今日头条)甚至是每一个用户个体(诸如微信微博)所取代;垂直门户的用户日渐稀少,维持其生命的不是门户本身,而是门户原先附属的社区论坛;代表官方集中内容供给的电视台份额被视频网站和直播大量蚕食;甚至B2C型电子商务在2010年后逐步消亡,京东也不再是纯粹的自营B2C。百度,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互联网内容检索最为集中的供给地,自然也难免受到互联网个体多元化时代的冲击——当人们的需求分散,供给(尤其在移动端)又随处可得的时候,搜索的需求必然会无形中降低。即使没有今日头条,没有微信搜索,没有知乎……搜索的需求也一定是整体降低的。
对搜索需求的降低,反映在了搜索作为营销广告渠道上占有率的下降,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自iCDO(公众号:互联网数据官)
中心化的互联网世界已经崩塌,基数庞大的个体用户开始支配互联网,它不由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为那些巨头的意志所转移。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是因为他们比竞争对手更早看到并迎合这些规律。
二、新时代互联网营销的“本质”与“本性”
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互联网营销的本质其实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用户/受众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