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浆不能喝”,“原浆欺骗消费者”,“原浆是名酒们的营销把戏”……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消费者开始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原浆酒,与此对立的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名酒的原浆酒销售依然火爆。
原浆酒这个曾经承载了中国一线白酒崛起的天使一样的概念,能否推动中国白酒的持续发展呢?
原浆酒的兴起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原浆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1.一线白酒的崛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白酒并无高低阵营之分。1989年,五粮液抢占了当时名酒必须与高价值高价位对接的先机,率先利用“价格魔方”打破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将几元钱的白酒卖到30多元,茅台随即跟进,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也相继涨价。到2000年,他们分别以39亿、11亿、14亿、9.4亿、9.1亿的年销售业绩,占据了高端市场。这种自我的设定和机遇性的历史对接,造就了五大名酒独霸天下的格局。
名酒阵营在渠道、价格策略和产品定位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综合应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同样,为了维持各自的竞争优势,一线名酒之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核心就是产品定位的竞争。
2.原浆酒替代年份酒
原浆的出现是对应年份的概念出现的。
2000年以前,中国白酒的高端路线实际是以年份为依托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迎合消费者“酒是老的香”的传统习惯,一些白酒品牌开始借鉴洋酒“年份制”推出年份概念,也正是借助这个年份概念,五粮液、茅台等白酒顺利让消费者接受白酒涨价的事实。到2000年,近千家大大小小的白酒品牌均打出年份的概念,年份酒市场极度混乱。事实上,很多白酒企业的历史并不长,却推出了超过自己企业年龄的年份酒,中国年份白酒受到消费者的极大质疑甚至否定。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避免被蜂拥而至的二三线品牌冲击自己的地位,五粮液、茅台均开始制定年份标准,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茅台通过自己的历史沿革,泸州老窖通过窖池,剑南春则从挥发系数上确定自己的年份标准;而古井贡则果断地提出了原浆概念,试图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
原浆酒概念自此诞生,此后10年内以流行的姿态和年份酒并驾齐驱,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名词。
3.原浆支撑了名酒的二次辉煌
2001年,最早提出原浆概念的古井贡酒,单是一个郑州市场,销量就突破3万件,销售额增长22%。
此后,中国白酒在原浆的大旗下风起云涌。
2002年6月,五粮液推出68度原浆酒,2008年12月,郎酒推出洞藏郎酒,2010年,北京红星推出红星原浆……中国白酒的价格连年翻番,与普通白酒相比,原浆酒的价格要贵上3-4倍。
原浆成为继年份后中国高端白酒的第二次大革命,它为中国高端白酒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误入歧途的原浆
时值今日,原浆酒市场又如同年份酒一样,几近泛滥成灾,原浆酒也被演绎得变了味。或许,原浆酒市场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1.奢侈品卖出白菜价
在一线品牌的示范带领下,中国白酒近两万家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开始跟风生产原浆酒。原浆酒原本是五粮液、茅台等一线名酒的高端化奢侈路线的一种营销支撑,价格不菲。但是,许多浑水摸鱼的中小品牌,硬是把一瓶原浆酒卖到十几元的价位,而且很多还标明10年以上的粗藏历史,这让原浆酒一下子脸面无存。
2.高端定位下移
其实并不是中小品牌在蓄意破坏原浆酒建立起来的珍贵形象,即便那些在市场上做得风声水起的名酒企业也开始动摇自己的定位路线。
2009年,郎酒更是推出超过9个品牌的原浆酒,如原浆妙品、原浆藏品、原浆纯品、原浆上品、原浆和品等,几乎覆盖了高中低端价格市场,同样定位为“国酒”的茅台也先后开发出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将品牌从高端市场延伸到中低端市场,完全偏离了其正宗的高端白酒血统。
这样一来,本来貌似很有前途的原浆酒,也因此而身价大跌。
3.度数越来越高
原浆的本意是没有经过勾兑的高度原酒,纷至沓来的是对原浆的曲解,借着原浆就是高度酒的概念,2007年北京红星二锅头推出63度的高度数酒,衡水老白干的度数为67度,五粮液毫不吝啬地推出68度原浆并且号称打破吉尼斯记录,泸州老窖则推出70度的泸州一品留香酒,所谓的原浆已演变成为一场度数的竞争。毫不夸张地说,纯度越来越高的原浆,如果用打火机点燃,它可以烧成一团火。这样的酒喝下去,将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些原浆品牌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原浆酒虽然容易醉人,但醒酒却很快,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贪杯对内脏有害,而且越来越脱离健康饮酒的本意。中国原浆酒已经误入歧途!
4.失去饮用价值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