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也许会很艰难,但我相信这条路是对的。”本土化妆品牌植物医生创始人解勇对前景非常乐观。然而,中国本土化妆品牌生存与发展面临三大困境:
第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特殊性。区别于金融、保险、零售等行业,国家对本土化妆品行业没有任何保护性政策。从打开国门起,本土化妆品企业就开始并持续受到国际品牌巨大的冲击。
第二,国际化妆品牌深谙定位之术,牢牢把控了细分市场。最显著的例子是化妆品品类中利润最为丰厚的洗发水细分市场,宝洁一家独大。宝洁的手段是运用市场定位理论,用不同的品牌占领去屑细分市场、柔顺细分市场、焗油细分市场,不断抢占、拓展、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
第三,国际品牌在百货商超、化妆品经营店等传统销售渠道已经抢占了席位,相比之下本土品牌连站席都一票难求。近年依赖被国际品牌忽视的电商渠道,国内涌现出众多本土化妆品品牌。然而,电商渠道也因此成为一把双刃剑,中国几千家化妆品企业严重依赖电商渠道,甚至恶性竞争,相互挤压生存空间。
有了以上原因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品牌能一度占据70%以上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化妆品品牌究竟如何突围?什么又是解勇所说的“不一样的、特别正确的路”?植物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单品牌专卖店的全产业链模式,注重品牌口碑和消费者体验。
单品牌专卖店模式
植物医生通过国内外市场调研发现,单品牌专卖店,既是一种崭新的商业形态,也是一种古老的商业形态。
单品牌专卖店在中国虽然是植物医生首创,在国外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欧洲,无论是面包还是服装、香水,很多商品都是作坊式经营。直到今天,在国外单品牌专卖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商业形态,欧洲很多化妆品品牌的专卖店仍然只卖一个品牌的商品。比如雅诗兰黛,首先是从自己的美容院开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很多拥有单品牌专卖店的化妆品品牌,之所以能有稳定的业绩增长,是因为专卖店可以把当地市场做深做透,进行口碑传播。
为什么单品牌专卖店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事实上,中国单品牌专卖店的历史同样悠久,比如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布联升鞋店等。然而,由于中国近几十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社会结构、商业结构始终处于剧烈动荡的调整中,绝大多数单品牌专卖店消失了。但是,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中国人迎来了个性化消费浪潮,化妆品单品牌专卖店也有了转机。
2006年,植物医生在北京国展家乐福开设了第一家单品牌专卖店,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妆品销售模式。如今,经过9年发展,植物医生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1600多家门店,尤其是近5年,销售额持续年均增长超50%。
植物医生创始人解勇说:“创造了就业岗位,才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因为植物医生单品牌专卖店取得了成功,目前我们创造了5300多个就业岗位,让1000多个合作伙伴自主创业,开设植物医生单品牌专卖店。无论是有文化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城市的、农村的,都通过植物医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互联网渠道实际上是把各种中间环节取消掉,不但没有解决就业,还‘杀掉’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我们通过创新重建传统连锁和传统品牌,为社会解决了就业难题。”
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的核心节点
相对于百货商场、化妆品专营店,单品牌专卖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百货商场的化妆品专柜、化妆品的集合店,都很难经营品牌。因为它们只是过度商业化的销售点,致使消费者无法形成完整的品牌印象。在商超消费者的心目中,一个化妆品只是一个品类,而不是一个品牌。
而单品牌专卖店不仅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品牌建设,还为品牌的二次服务提供了空间。商超渠道让很多品牌困扰:无法知道消费者是哪些人,不可能与消费者直接发生关系。而植物医生单品牌专卖店本身就是一个了解消费者的渠道,与消费者进行深层次互动,挖掘隐秘的消费需求。
前不久,植物医生通过自己的1600多家门店启动了一个消费者调查项目,调查促成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作为一种常识,人们普遍认为广告是促使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第一因素,但植物医生的消费者调查表明,广告甚至连前三都排不上,身边有没有亲朋好友在用才是化妆品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消费者在购买前一般是听取熟人的意见,并且希望在门店亲身体验。
这样的调查结果,验证了植物医生单品牌专卖店战略决策的正确性。而植物医生的1600多家门店,正是植物医生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的核心节点。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