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0

微信PK微博,营销价值谁更强?

技术小学生微信公众号
腾讯云服务器大促销。
华为服务器

  随着用户传播趋势:由泛众到小众,由求广度到深度,由一人论道到百家争鸣的趋势发展,微信打败微博成为最大的营销平台是必然,但两者由于影响的细分市场的不一样,还将长期共存着。

微信PK微博,营销价值谁更强?

  微博在过去的两年中,是中国最值得关注的媒体平台,当然从用户的体验来说,微博给我们带来的非仅是媒体,他还是一个个人的品牌门户(新浪认证属性),个人的SNS中心(微博的SNS属性),个人的短博客(内容原创属性),个人的交互平台(转发、评论属性)。

  微博影响了从社会名人,到主流工作人,到普罗大众的几乎所有的人群。有人的地方就有传播,就意味着商业价值和机会。为此,传播公司就开始研究,微博可否成为一个具有传播价值的媒体平台?

  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以申音、杜子渐为代表的微博营销公司在业内的如日中天可窥一斑。本文的重心不在于说明微博的营销属性,就不深入描述。再来简述一下微信。

  腾讯在微博之战中的苦苦跟随,到忽然有一天微信进入我们的视野,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腾讯微博的声音悄然消失。从第一次看到微信开始,我就想,这将是继微博之后中国最有价值的营销平台,且,他将是可以超越微博的媒体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营销趋势的几个显著变化。

  首先:营销由泛众到小众的趋势明显。这是个传播广度PK精度的问题。

  微博的基础原理基于“六度空间”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影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个概率统计理论的诞生催生了Twitter、微博的产生。当然还有大量的SNS网站,Facebook、校内、开心等。

  基于“六度空间”,假设A的粉丝转发了A的言论,粉丝的粉丝又转发了该言论,由此类推,只要传播六层,从理论上说,这则原创观点、内容将覆盖每一个人,所以传播广度惊人。潘石屹玩微博非常早,他有一句言论:转发产生广度,评论产生深度(大概意思)。我想说前者很精准,后者“评论”产生深度的问题恰好是微博难以做深的“命门”所在。

  原因很简单,一个“可以影响任何一个角度的任何一个人”的传播工具,基于观点的评论,是微博原创者与第一层粉丝的互动,而粉丝的粉丝(原创者的第二层传播者)则很难就原创者的观点,与第一层粉丝观点形成互动,这必然导致深度、广度不能并存。

  微信则恰好相反,从基础理论上来说,微信的基础原理是“一个熟人圈的沟通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微信互动的人群包括: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LBS定位的周围人群、手机摇摇的趣味性人群等。这些人群的精准指向度比微博的粉丝的精准度高。

  因为是熟悉的人,且沟通圈子足够小,所以从沟通的角度来说,其精度足够高。试想,如果在这个圈子中,一个ARMWAY的直销人员可否足够好的销售产品,传播理念?甚至开玩笑说,法×功可能都会选择微信来发展会员,这就是企业品牌营销的机会。当然,具体的营销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可行性才行。我大胆放言:这一天时间不远。

  归结而言,从广度来说,微信不如微博,但微信从来都未考虑是否需要广度的问题,因为营销的趋势是由泛众到精准。这里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用微博的“围观者众”的特点进行营销,小米的雷老大不愧是行业翘楚,他们干得很棒,另文再述。

  其次:微博的到达率VS微信的影响度。这是个传播广度PK深度的问题。

  翻一下微博的粉丝TOP榜,我们看到明星、大腕们的粉丝动则2000万,在500万以下都感觉影响力弱了,诚然关于“僵尸粉”的问题是又一个娱乐话题,不做赘述。

  粉丝数量的“众”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观点的“围观者众”,就笔者个人观点而言,这个特点决定微博传播的信息模式是“被告知”,这是个传统广告的观点。这种“被告知模式”价值也是意义深远。

  例如:刚才提及的小米手机,雷军正是因为深刻洞悉这一特点,他将微博视为“客户服务的最佳平台”,通过后台大量的“精心培训的客服人员”,与微博提问者的“一对一精准服务”,进而让“大量的围观者”感受到小米手机的“真诚”、“尊重”。

  一句话:微博的传播广度,和粉丝聚集的特性,让微博传播的到达率十分高,还有一个隐形逻辑是:微博“客户服务成本低”,140个字的沟通将极大降低时间成本。

技术小学生微信公众号
华为服务器
腾讯云服务器大促销。

声明:站长码字很辛苦啊,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s://blog.tag.gg/showinfo-36-30980-0.html
亲爱的:若该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可否收藏+评论+分享呢?
上一篇:微博实践社会化营销
下一篇:【seo培训】SEO网店培训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