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场营销革命。二维码,在北京的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由无处可见到满城尽是“二维码”,在地铁上、公交车站、报纸杂志上、走廊上、扶梯的助手上……扫描二维码成为北京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维码革新企业的传统营销方式 加速信息转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传统营销方式一直是一种单向的营销方式,制作灯箱、户外广告、DM等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填鸭式的视觉宣传,用户只能看或者不看,无法进行互动,或者说进行互动需要一个很繁琐的过程,用户要记住网址或内容或一长串字母,尽管通讯终端的普及性和先进性,一个用户要和一个广告进行互动,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步骤才能完成,同时还会带来一定量的互动成本,再上一些社会化场所时间的紧迫性,传统的广告只能起到短暂的视觉效应,然后随之而消亡。这样的营销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改变过,企业的营销只能通过又大又多的广告进行,然而二维码的出现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企业通过在宣传媒介上印刷形形色色,漂亮的二维码,无论多大的广告位,立马变“小”为“大”。用户通过使用手机内的扫描软件,扫描二维码,可以瞬间捕捉二维码内的信息,然后使用手机的网络功能,可以瞬间完成与广告的互动,比如下载优惠卷,进行手机报名,参加网络调查,关注企业微博和企业微信,领取积分,下载音乐和应用,观看企业短片,互动抽奖
…..形形色色的广告不在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变得“触手可及”。2010年麦当劳率先推出二维码的优惠卷,使二维码进入了日常消费领域,麦当劳从此在营销方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企业的销售带来无比巨大的收入,随后,国内众多企业试水二维码营销,其中不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海尔等巨头,他们在地铁走廊、电视屏幕上都打上二维码,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获取广告信息,传统的营销方式渐渐被遗弃,二维码营销成为企业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受移动互联网行业影响 二维码被深度应用
随着新的二维码营销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爆发,二维码更是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网企业的青睐,被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营销应用。从最初的扫描宣传单页、易拉宝、用户手册上的扫描下载应用,到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直接在应用内内置扫码功能,淘宝客户端内置扫码功能实现移动支付,京东商城内置扫码功能进行手机下单购物,UC浏览器内置扫码功能进行扫码浏览网页,还有腾讯微信内置扫码功能,实现添加微信关注,线下领取会员卡等功能,腾讯微信对二维码的深度应用和大面积推广,让传统的新浪也如坐针毡,2012年9月24日新浪微博宣布正式上线二维码功能,带用户可以轻松分享专属二维码在多种场景推广自己或利用微博客户端扫描微博二维码,省却繁琐的输入搜索,更快互粉、浏览网页或者发布微博,二维码让手机用户慢慢的远离电脑,应用下载、观看视频、网络报名……只要扫码就可以完成,让移动互联网变得真正的移动化,与此同时传统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纷纷转型,如百度、金山、360等等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金山软件CEO张宏江更是说到顺势而为转型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来。而二维码正如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攫取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更加深度的互动。
二维码的普及 快速扩大o2o规模
移动互联网行业对二维码的深度应用,刺激了更多行业的繁荣。在移动购物市场,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下单,然后收货,对传统的购物模式进行了完美的补充。 韩国乐购超市推出的地铁虚拟超市,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Home Plus的报告显示,活动期间线上收入增长了130%,超过1万名忠实的顾客在地铁站里完成当天的采购。虚拟超市的推出也使Tesco在不增加实体店面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了与市场排名第一的E•market之间的差距。Tesco的这一创意赢得了2011年戛纳媒介类金奖,此模式被率先被国内电商1号店复制,先后在地铁、公交站台推出二维码超市,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移动购物,其他电商企业和平台更是不甘落后,如京东商城、淘宝网、当当网、苏宁易购也推出二维码购物,二维码存储信息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企业青睐,也被企业用的尽善尽美。在购物方面,二维码被用于购物凭证,用户团购电影票、商品后,收到企业下发的二维码彩信,用户可拿着手机进行线下消费,在快消行业,脉动、乐吧薯片等都在使用二维码进行应用,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提升销售量。在溯源方面,二维码的应用也屡见不鲜,二维码大米,二维码西瓜,二维码水果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民的生活当中,通过扫码用户可以追溯食品源头,吃到真正的放心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随着二维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企业开始进行新的应用,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讯ceo马化腾马化腾更是极力推荐O2O,腾讯微信在深度应用二维码方面,还进行着大规模的线下扩张,这些都是二维码为其带来的机遇。二维码的爆发,为O2O模式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经典的应用。
二维码是互联网、物联网、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更要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否则将被新的时代遗弃。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