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创业黑马创始人、董事长牛文文在武汉光谷的第三届“劲霸·创富汇”大讲堂中提到了“创富2.0”的概念,在他看来创业的大风口,不是靠投资人把你吹上天,创业最终会回到本质,当情怀退去,当风华的资金支持退去,创业者能不能活下来是本质的东西。
牛文文提出了“天派”和“地派”这两种创业的观念。所谓“天派”是今天大部分靠融资和势能去创业的创业者,但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所以牛文文说,创业应该回到本质上去。所谓本质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这场创富大讲堂中反复提到的“创富2.0”的概念。创富2.0其实指的也就是在创业的过程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能仅仅是创造一个事业,更要在这个事业中追求个人财富、给社会创造财富。
创业的天派思维,创富的地派思维
有关“天派”和“地派”的说法,牛文文展开了非常详细的一个表述。对于“天派”创业者而言,融资是第一竞争力,快速扩张,五年一轮回。用融资获取用户,但不去考虑盈利的事情,在亏损状态下做大市场,或者做大规模,然后登陆资本市场上市,慢慢把虚做实。这类创业者高举高打,借势起飞,短时间内成为了风口上的猪。
这种天派逻辑在前两年的创业环境中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滴滴、饿了么、小米等企业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崇尚天派逻辑的企业,它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良好的资本环境、强大的创业团队以及得天独厚的市场竞争这些都是天派创业者迅速崛起的必备因素。靠着风口,天派创业者可以迅速起飞并且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只认利润,一个公司要上市必须盈利。而且在今天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创业创新成功率太低、含金量不高、盲目性较大,创业之路很不好走。过去的天派逻辑的竞争还是会回到地派的逻辑上来。
对于地派的创业者而言,它们更多其实是创富者。因为这类企业要么是传统行业中已经积累了财富、技术和经验的企业,要么就是实业基础又有互联网工具,会融资但更会赚钱的创业者。地派创业者的法宝在于,它们拥有移动技术、资本,而且还高度垂直,在互联网长期滋养之中,在天派创业者面临落地困难时,反而会如鱼得水。
正如牛文文所说的,在今天的大环境中,按照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创业并成功的做到了独角兽的人,是最痛苦的。好比一个人在爬高,你爬到快到顶的时候,你发现那个梯子没有了,最上面的那几节台阶被撤掉了。所谓梯子没有了,其实也就是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声量,这种企业其实是最痛苦的企业。
你去看今天手机市场的华为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在互联网手机大潮来临之时,虽然开始有些被动,但是在立稳脚跟之后,可以迅速缓过劲来和对手打持久战。
为什么说天派创业者应向创富者学习
上述的道理其实也正引出了这个问题,天派的创业者为什么应该向地派的创富者学习。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赵晓在“劲霸·创富汇”大讲堂上就曾提到过,互联网从早年,好像面对一个太平洋,从PC的创新进入到移动互联的创新,也很自然的要从过去烧钱的模式,现在要回到盈利的模式。
赵晓还结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的“工匠精神”说,创业思维要转变成创富思维。所谓的创富思维,也就是要追求盈利模式,并且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众多企业意识到“匠心”。
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创富的观点在当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之初就曾出现过。当年的创富更多是一种“买卖”,买卖人通过交易进行财富的积累,并且激活了社会经济中的各个元素。也正是如此,这被认为是创富的1.0。
但在今天,创业者的应该审视自己的初心。当时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衣食无忧,但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企图通过风口投机大捞一把,而非真正踏踏实实用产品说活。
也正是如此,在创新创业提出后的不久,今天供给侧改革这样一个词语成为了最火热的一种表达。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势之下,消费升级成为了浪潮。在这种环境之下,创富思维其实是对创业的纠正。用创富的思维去创业,用工匠精神来创业,这样才能带来一些新的元素,让创业变得更加具有价值。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