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到珠海创业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
现在正是大众创业风潮最火热的时候,各种奇思妙想充斥眼球。北大毕业生邹子龙不远千里来到珠海创业,但他不谈“互联网+”,也不步雷军从珠海走向世界的后尘,而是钻进远离市区的三灶镇榄坑村种地,创办“绿手指份额农园”(下称“绿手指”)。
邹子龙说,“绿手指”是“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城市居民按需落订,然后预付全部费用,农园聘请当地农民按订单种地。生产者承诺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消费者则要与生产者共同分担种植中的减产风险。
他选择珠海创业,看重的是这里生态环境好,移民城市消费者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在2010年本科毕业后创办“绿手指”,但真正投入运营是在2013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日前他告诉记者,除了三灶之外,平沙新农园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绿手指”规模越来越大。
所谓CSA,全称CommunitySupport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日本和台湾颇受热捧。在邹子龙的农园,市民提前半年或一年预付买菜费用,邹子龙的团队负责种植,每周按固定时间上门给客户配送当季蔬菜。农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保证市民吃上健康食物,也保护土地不受污染。
这样,市民和有机农场或农民建起了直接联系,省去批发商和超市这样的中间环节,市民能以较低价格吃上有机蔬菜,并且很直观地知道每一棵菜是谁种的。“共担风险,是说比如遭遇台风等不可抗力导致当季蔬菜损毁,农园不用退钱。”邹子龙说。
“绿手指”提供4斤单人(配送到家3868元/年)、6斤三口之家(配送到家5336元/年)和9斤五口之家(配送到家7544元/年)三种套餐。每次配送到会员手里会有5种至8种当地应季的蔬菜,一般每周送两次份额产品。
有机蔬菜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生长问题全靠农园里上百只鸡鸭、十几只小猪和牛解决。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烂菜叶用来喂鸡鸭和猪,动物粪便又可以用来堆肥,加上使用山泉水灌溉,“绿手指”希望使用有机循环的方式生产。
但是现实很残酷。
首先就是钱。邹子龙说,由于农业项目效益不稳定,很难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2013年,“绿手指”遭遇资金周转困难,最终靠认同“绿手指”理念的核心会员注资30万元,才渡过难关。如今,“绿手指”的投资主要靠收益再投资、消费者股东和政府的支持,2013年至今总投入已逾800万元。
认证也不容易。有机食品认证一般采取“一品一季一认证”的模式,但农园生产的当季蔬菜多达数十种,每种规模并不大,“一品一季一认证”很难实现。
价格高、卖相差是有机蔬菜的“特色”。“绿手指”长期份额订购每斤蔬菜6元左右,散单价格更高。这种售价虽比超市有机蔬菜便宜,但还是普通菜价的三倍左右。而且由于不是每天配送,蔬菜新鲜度比不上市场,菜叶上虫眼比较多。
不用农药又让蔬菜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大大降低。邹子龙培育的一批大白菜,曾遭遇一种当地称作“跳蚤虫”的昆虫大规模侵袭。他们用中草药熬成汤喷在菜叶上,效果不明显。他们仍然坚持有机防治而不用杀虫药,结果大白菜全部被虫子吃光。
2012年7月,一场台风曾让农场遭遇了重创。邹子龙说,当时数十亩菜地初具规模,应季蔬菜长势喜人。但猛烈的台风将菜地席卷一空,许多菜被连根拔起,“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还要做CSA?
在田间挥汗如雨的邹子龙说,“为什么农村的土地、农村的劳动力一直在流失?因为长期以来农业是一个弱势行业,农产品价格低,劳动不被尊重。”邹子龙认为,他和同伴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和资本回流农村。邹子龙设想,如果一个农户对接25户城市居民,为他们生产一年生活所需的有机蔬菜,这个农户就有十多万元的收入。“农民通过传统耕作方式也能赚到钱,城市居民则吃上了有机食品。通过传统耕种,农村和城市实现了平等交流,同时农田也得到了保护。”
对于加入“绿手指”另一个大学生黄嫦仙来说,选择绿手指是因为心里有一个“农夫梦”。她在博客里写道:“在这里的生活充实且惬意……有时听着静静的风声心里就充满了感动;有时跟小动物聊聊天,打闹打闹……”她希望自己的头脑和身体不被欲望支配。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