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利益于人口红利,中国企业奇迹则利益于渠道红利。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人口红利,已经被广泛讨论,而创造中国企业奇迹的渠道红利,则极少被关注,甚至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人口红利与渠道红利有关联之处,即与中国广阔的农村有关。
人口红利能够解释两个经济现象:第一,中国能够长期持久地吸引外资;第二,“中国制造”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人口红利不能解释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奇迹,即人口红利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奇迹,无法解释微观经济奇迹。弱小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迅速成长,中国企业独享渠道红利是重要原因。
人口红利与“制度性外包”
一般来说,对外资的吸引力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还与投资环境有关。中国虽然有人口红利,但改革开放之初,投资环境并不好,为什么对外资那么有吸引力呢?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的人口红利,能够支持一个国家快速增长30多年(甚至还会更长)。
中国的人口红利,除了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之外,还与农村隐藏着大量的“隐形失业”人口有关。专家估计,按照现有的农业生产水平,只需要1亿~1.5亿农业人口,就可以生产出同等数量的农作物,而中国最高峰时期的农村人口高达9亿。
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低成本的劳动力大军。中国的农民工实际上是双重身份,因为没有脱离农村,所以有一份农业收入;因为在工厂打工,所以有一份打工收入。正是因为有两份收入,所以,农民工对打工收入的要求之低,超乎想象。
正是因为有巨大而持久的人口红利,所以出现了经济学家所讲的“制度性外包”现象。中国虽然有人口红利,但投资环境差、员工素质差,这会抵消人口红利的吸引力,而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员培训是个漫长的过程。“制度性外包”所指的是,外资“不约而同”地在中国投资,协助中国改善了投资环境,外资企业完成了对中国员工的培训,这就是“制度性外包”。
更可怕的是,很多跨国公司以中国为战略性投资国家,有些跨国公司甚至准备花费10年、20年的亏损培育中国市场。这或许对中国宏观经济不是坏事,但对中国企业绝非好消息。
人口红利其实是一个“公共资产”。那些在中国投资的所有外商也利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包括跨国公司。人口红利产生的比较利益是: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比那些没有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因为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因而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也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不是中国企业特有的标签,而是在中国设厂或OEM的所有产品的标签,不论是跨国品牌还是中国品牌,与投资者无关,与品牌无关,只与产地有关。
中国的渠道红利
中国加入WTO,以及人口红利的吸引力,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驻足中国,他们不仅在中国设厂,也以中国为目标市场。
更可怕的是,很多跨国公司以中国为战略性投资国家,有些跨国公司甚至准备花费10年、20年的亏损培育中国市场。这或许对中国宏观经济不是坏事,但对中国企业绝非好消息。
中国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们曾经担忧,面对着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占据绝对优势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怎么活下去。所以,参加WTO谈判的代表压力很大。确实,在资金、技术、产品、品牌、员工素质、管理、规模,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都不在一个数量级。说实话,这对中国企业不公平,因为起跑线不一样。这就如同让小学生和大学生考同一套题。面对跨国公司,初期人们有“全军覆没”的担忧,比如饮料行业的“水淹七军”都曾经让国人忧心忡忡。甚至在一些跨国公司人士眼中,很多中国企业就不该活。一批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民营企业怎么活、怎么做大,这确实曾经是个严重的问题。
30多年过去了,现实没有按照曾经推测的方向发展。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面对面地竞争,虽然有过低潮,虽然有些行业仍然是跨国公司占据主导,但中国企业的成就超乎原来的想象。跨国公司在中国,有些表现也非常杰出,如宝洁、可口可乐、麦当劳、苹果、箭牌等,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失败率高于成功率。
中国营销一直饱受诟病,很多“心急”的人急着让中国企业向跨国标杆学习,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在跨国公司的优势领域超越它们。我的感觉,就如同希望儿童超过成人一样,心情可以理解,但肯定不现实。
尽管在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仍然是弱小的,即使强大如海尔超千亿,但在跨国公司眼里仍然是“规模稍大的小企业”。中国企业仍然一如既往地受到“不争气”的批评,然而,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却是:中国企业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超过预期。
不断受到批评、质疑的中国企业总体是成功的,而那些批评又是中肯的,是现实存在的,那么,如何解释中国企业的成功?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