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是转型的关键
“互联网+”的提出让OTO瞬间高大上了,各大企业都想借OTO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且不论自身具体情况,先傍上“互联网+”再说,指望穿着OTO的外衣就能成功转型。理智情况下,大家一致认同,没有什么事情是万能的。可当网络上挂起“OTO”风时,理智就不知道被吹到哪里去了,俗话说,变则通。与时俱进是商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规律,可变化要基于对自身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二、打破僵化“模式”意识
自从OTO被提出后,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模式,其实,更确切来说,OTO是一个概念。是诞生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大框架,仅将OTO作为模式未免有失偏颇,就像成功没有模式,脚踏实地才是关键。
三、创新是进步的根本
企业应该明白,OTO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概念,一个大框架,其中的内容还需要自己去填充,考验的是自身实力,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才是进步的根本。真正的创新是思想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是理念的创新,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同步,是前所未有的创造,不要单纯认为OTO是创新,自身实力跟得上,OTO可以帮助实现这种创新,否则,只不过是换个形式走别人的路。
四、OTO的使用范围
在“互联网+”提出之前,各行各业都燃起对OTO的满腔热情,似乎各行各业都需要OTO助阵,却不知道OTO虽好,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生活中,我们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实这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也成立。一些实体店没有OTO照样生意兴隆,有些网上平台没有线下渠道,也做的风生水起。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作出精准判断。
五、不要被“痛点”所伤
许多企业热衷于寻找消费者“痛点”,以为做产品、做营销、改善体验等戳中用户痛点,从痛点出发就能解决用户一切问题,是对的吗?互联网企业小米,在设计产品时,时刻关注消费者舒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让用户舒适惬意,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找到用户“痛点”不难,难的是让用户在舒适中感受快乐,与其空追求OTO概念,不如塌下心来做产品,塑造良好的客户体验。
六、消费者心智资源是唯一竞争场所
用户粘性不应该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而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正如上文所言,拔高需求或许是恶性烧钱的根源。就算看到了市场前景,也不要急着消费未来嘛!停不下来的烧钱,这代价有点儿昂贵。
营销人常说,要“粘”住用户,然而,用户粘性,却不是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的,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因此,OTO应该把重点放在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上。
七、风口猪要飞起来还得看实力
OTO的产生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新方向,不过,随着千军万马蜂拥而上,这风口显然已经超负荷了。在你争我抢的厮杀中,风口夹杂着奋战的鲜血,我们关注着飞起来的寥寥无几,却不曾注视掉下去的千千万万。OTO为渴望成功的人们描绘了一片广袤的希望原野,却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一飞冲天的完美天堂。
八、切勿放大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际是一切活动出发的源点。不得不承认,OTO为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互联网企业落地作了更好的指引,也为实体和电商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可能。这让曾经被互联网企业冲击的传统企业看到了重生的曙光,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成长的广阔空间。然而,转型就靠OTO,这样的盲目崇拜并不可取,OTO只是提供了一种转型的思路,各企业还是要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和服务本身,不要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