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终于揭晓,大热门雷庄儿无悬念夺得冠军。与此同时,网络中对港姐素质下坡的讨论仍然照常进行,翻阅了近十年港姐竞选时的相关信息,争议几乎从未停止。
由1973年开始的香港小姐评选,已经进行了整整44年,产生了赵雅芝、李嘉欣、张曼玉、翁美玲、朱玲玲等闻名香港内外的知名港姐,最近几年虽然港姐决赛的收视率仍然十分可观(2016年平均收视率为25%),却鲜有大牌明星走出,上一个在TVB能独挡一面的港姐也是2004年的徐子珊了。
在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娱乐业最风光的日子,港姐为娱乐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人,彼时港片的大花瓶角色相当大比例来自港姐,9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一落千丈,缺乏演技的港姐就此失去工作机会,港姐又重新定位选美。
今年港姐评选,TVB的创新力度不可谓不大,引入直播概念,佳丽们在TVB的视频网站里进行直播,通过两两battle,获得网友10万个“心心”的佳丽才可以从她们的直播房间里走上舞台,也让陈百祥、草蜢、苗侨伟等前辈担当导师,在并取消了老牌奖项“友谊小姐”,改由被直播软件的网友票选出来的“最受欢迎小姐”。
使足全力讨好年轻一代,却仍然难挡观众的毒舌。
作为资深港片粉,总爱追忆港片的辉煌,经典港片由配乐到配角再到动作,无不代表当时亚洲电影的最高峰,在电影和电视产业的带动下,也加速了粤语唱片的发展,早期的音乐人许冠杰、黄霑、顾嘉辉、黎小田再到林夕,金培达。
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并驾齐驱,席卷亚洲市场。
关于港片没落的原因,不同人士有着不同的意见,其中有认为大陆市场兴起,挤压港片空间,也有认为电影从业者集体北上使得港片再无特色,在几年前甚至有人士认为应该停止合拍片,以保证港片特色。
以上讨论都各有一定正确性,但我们认为港片的没落乃是商业社会下的必然结果,截止2016年香港共有737万人口,市场空间之小是难以负担动辄数亿投资的影片的。
其实港片的主要营收从来不是香港本土,60年代邵氏和电懋两大电影公司龙虎斗之时,台湾便是主力市场之一,李翰祥、张彻等邵氏大将甚至曾出走台湾拍片,此外,新加坡为重心的东南亚亦是邵氏的大票仓。
香港电影辉煌时期,凭片花便可在海外收回成本(如期货一般),随着东南亚本土市场的兴起以及好莱坞大片的入侵,习惯了卖片花收回成本再以烂片应付市场的港片再无机会,即便是台湾地区,随着近几年台湾电影的重新飞跃,钮承泽、魏德胜以及侯孝贤等知名导演重执导筒,香港电影如今确实十分尴尬。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2016年,香港拍摄了68部影片,是10年来的最高纪录,但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并无太大市场作为,即便是金像奖热门影片《树大招风》在香港也仅有918万票房。
即便是2014年仅几年好评度较高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也仅有2130万的票房。
市场空间小,难以负担大制作电影,如今百分百的港片电影基本沦为实验电影抑或先锋电影,而知名电影人无不选择北上,即便是执着港片的杜琪峰和彭浩翔这几年明显加快了合拍片的前进步伐。
当然会有人质疑合拍片是否能保持港片的味道,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港片若要生存就必须要迎合市场,港味的稀释是在所难免。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一味悲观,其中也是暗含希望,新生代电影人已表现出惊人的创作力,如与周星驰联合导演《西游降魔篇》的郭子健,出生于1976年,刚刚上映的《悟空传》取得了将近7亿的票房。
再看香港电视业,我们以TVB为例,2014年邵逸夫先生去世,一个时代结束,随后TVB易主,“六婶”方逸华退出管理层。
我们翻阅了TVB近20多年来的平均收视率,发现其并未有明显的下滑,均在25%左右,即便在普遍认为转折点的2015年,《鬼同你OT》也还取得了最高34%,平均27%的高收视率。
这一方面得益于TVB多年来打下的群众基础,中间虽几次面临亚视逆袭的危险,由于高层(尤其是方逸华)的稳定,很容易迅速调整方向,相比亚视高频换帅人心不稳,职业经理人和短期炒家是不可能与对TVB有特殊感情的方逸华的;而另一方面,随着亚视的衰落,2016年正式关闭以及王维基等待四年的免费电视牌照的落空,TVB在港几无对手。
香港上一个堪称巨星的女演员乃是张柏芝,近年虽然屡次登上头条但鲜有作品上映,而被称为张柏芝的接班人的梁洛施也改变了成长路径。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