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SEO对一个网站来说是关键(往往是小网站,只做SEO)。但也有不少接触SEO久了的人认为,SEO只是网络营销方式的一种,不应该太过看重。
自己的经历里面,也看过不少过于“看重”SEO,而弄得整个网站显得很病态的事情。(如舍弃用户体验,往页面上插一堆链接什么的事情屡见不鲜,尽管这样的做法得不到什么SEO效果)
但SEO是不少类型网站的立足之本,这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之所以只说是“不少类型”的网站,这是因为SEO流量的天性所致的。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想要寻找的多半是信息,提供信息的那些网站,它们会极大幅度的依赖搜索引擎,典型的如电商网站。而另一个极端是依赖搜索引擎很小的,如SNS类型网站,因为它们天生用户黏度很强,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到它们一次以后,可能就会永久驻留。
但对于信息提供类型的网站,很多用户倾向于每次都寻找到更多的信息,就每次都会上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而非直接到某个信息提供网站中寻找(一方面是单个网站的信息量少,另一方面,它们的站内搜索可能精度不够,无法找到相关的信息,于是逼着用户到Google去搜)。
废话不多说,看数据。下面的百分比,指的是那个网站SEO流量,占网站总流量的百分比(来自Alexa)。尽管是很容易获得的数据,但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从外贸B2B到B2C,然后是比价网站,再是几个电商巨头。列出的都是SEO流量最高占比大约有20%左右以上的(只是看了我想得到名字的一些网站):
可否注意到,除了前两个网站,其他的数据后面都有括弧?前面的百分比,指的是该网站最近3个月,SEO流量的占比;后面的百分比,指的是该网站在最近两年里面(Alexa最大时间区间),SEO流量的最大占比。
前两个网站由于SEO流量占比一直比较稳定,也就没列出后面一个数据了。但它们的稳定,虽然证明网站的基础比较好,哪怕在Google Panda更新中也几乎没受任何负面影响,但同时它们也很久没大幅提升过流量了。
尤其表中,有三个比较购物网站,TheFind, Nextag, Smarter。比价购物网站相对电商类型网站,是最具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信息提供特征的,所以它们整个网站的表现情况受SEO流量影响最大。其中TheFind和Smarter两个网站,在Google Panda更新中,可以算是遭到灭顶之灾了。
前者SEO流量损失大半,后者SEO流量几乎清空。然后不久,TheFind整站流量落到了以前的一半不到,Smarter直接挂掉。虽然Smarter最近网站流量恢复了少数,但同时它因为上次的灾难,竟然完全放弃了SEO,实在让人唏嘘。尽管它们的灭顶之灾,只是因为犯了一些很无聊的小错误。
前面的数据是SEO流量占比,尚不足以说明SEO对一个网站的重要性,毕竟可能只是因为那些网站重视SEO。但如果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去比较一下多数电商网站的SEO流量趋势与整站流量趋势,它们往往是很吻合的。
在继续说明之前,这里需要先意识到的是,前面的SEO流量占比,指的是当前即时情况,但不是长期情况。因为一个人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电商网站后,可能会成为那个网站的忠实用户,所以SEO流量长期占比,对于多数网站而言,要远高于即时流量的占比。
看那些流量数据的话,会发现,一个电商网站的SEO流量如果大跳水,网站整体流量会很快的跟着小跳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只要SEO流量继续保持低靡,网站流量会持续稳定的下降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在一个很低的值保持稳定。
为什么?难道其他营销方式不能对网站流量产生大幅影响,只有SEO可以么?
至少对于电商网站而言,是的。
先不多谈PPC,毕竟它流量性质相比之下是和SEO最接近的,用户的身份在这里都是信息搜寻者。但因为PPC的昂贵,暂时不多提。
另外如Google Adsense,它是展示型的,面向用户群体是对广告内容感兴趣的,而非对广告内容有需求的。而电商网站卖东西卖的就是需求。
spam类的推广方式,如论坛发垃圾帖、大量群发没营养的EDM邮件、在文章站发一些文章去取得SEO流量等,就不必说了,只能带来短时的流量,但用户群体的损失会非常快。
而SNS推广呢?粗看上去很不错,也的确貌似是比较适合于塑造品牌形象的,但这不能使得别人直接购买产品。SNS上面来的用户是兴趣群体,兴趣群体内,只会有很少的百分比是有具体需求的用户。转化率往往比spam类的流量还低,毕竟spam出去的链接,点击的人还是微弱的需求群体,但SNS来的流量,只是来到网站来看看玩玩。(不过这边也不能一概而论,网站本身的产品属性也很大幅度影响转化率。产品也分需求品、奢侈品等等。但如果想在兴趣群体推广需求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我所在的公司,已经在这上面固执的摔了几次大跟头了)
再回到前面,哪怕SEO如此重要,但就算是前面表格里面,多数都是各项基础都很扎实的网站,就唯独是SEO做得让人哭笑不得。之所以我以前说过,SEO远不成行业,是否有更清晰的认识了呢?
原文地址:http://tech-field.org/1615.html
文章评论 本文章有个评论